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江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日期:2020-06-30


“二战结束后,越南抗法战争刚刚开始,法国殖民军步步紧逼,把越盟军压缩到中越边境的狭长地带内,作困兽斗。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物资短缺,越盟军都快熬不住了。1949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的顾问和援助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正在越北深山老林之间苦苦坚持抗战的越盟手里......”“我的人生信念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江门新会籍知名乡亲、原中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张德维在新会大鳌镇桃荫别墅革命纪念馆激动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革命战争的每一个细节及分享其在中越外交方面的峥嵘岁月史的场景。张大使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和执着的理想信念,令在场的江门市侨联、新会区侨联党员干部听得津津有味。



在“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6月 29日下午,市侨联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主席林春晖带领党员干部前往新会大鳌镇桃荫别墅革命纪念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宗旨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新时代红色基因,激励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全体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场主题党日活动别开生面而有新意。当日,市侨联特邀了张德维大使现场讲授党课。新会区侨联主席汤美合、副主席黄金顺等党员同志共同参与活动。


张大使虽已90岁高龄,但精神奕奕,他深情又不失幽默地回忆了其侨居越南求学、1940年代中期在中越边境参加越南游击队、194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建馆、担任驻泰国大使兼民主柬埔寨大使、担任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访华时随行翻译等峥嵘岁月。张大使鼓励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积极主动作为,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做好侨务工作,为广大侨胞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各位党员同志对张大使长期以来在中越外交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深感敬佩,并纷纷发表感言。林春晖主席表示,张大使作为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充分发挥所长、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爱国奋斗精神和卓越人生成就实现了自己的报国之志,我们都要向张老学习!她鼓励党员干部继续发扬和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将顽强拼搏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新时代侨务工作中,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贯彻“为侨服务”的宗旨,坚决维护侨益,为广大侨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当日,市侨联党员干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桃荫别墅革命纪念馆图片展,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的光辉事迹。据悉,桃荫别墅革命纪念馆位于新会区大鳌镇南沙小学(原百顷小学)内,是江门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建立和发展的摇篮,是1949年10月1日新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此次红色教育活动很接地气,经过此次参观学习,聆听了红色革命故事,感受到了老一辈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不怕艰辛、不惜牺牲的革命初心,思想上深受鼓舞和激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国爱党的工作热情。


相关链接:


张德维先生自述人生经历

 

1930年我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杜阮乡长乔村。幼年入学本村学堂两年余。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广东沦陷。家乡连遭日机轰炸扫射,侵略军还经常闯乡入村野蛮抢劫,村民纷纷四处逃难躲避。1939年刚满九岁时,便随家人逃难至澳门,然后再转往香港。随后一家六口颠簸流离远涉异国越南(当时称“安南”),侨居越南北部的南定市;父亲谋得一家乡亲开的商铺做工(当会计)。我当年得以插班在该市“华侨小学”四年级继续读书,后升入“光华中学”,再入越南学校就读越文。1945年,经父亲的朋友介绍,转到越南中部的清化市一家华侨中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中药。

我在少年时期就喜爱读书。从十五岁时就广读自古代的文学作品以及近代的著名作家(巴金、鲁迅等)的小说,特别是后来借到美国作家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延安手抄本。对那本《西行漫记》特别喜爱,由此对共产党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加上善于交友论道,从中开拓了一种新的思维,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影响。这使我产生投身革命的萌动。而就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在当地的中共地下党员廖胜、廖国柱、罗一洲等人;并在他们引导下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青年读书会”、“青年互助会”等活动。

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8月,首先参加由粤桂边区所派干部领导、以印支共中央华运工委名义组织的政治工作队,在华侨中从事政治宣传工作。1949年5月,调至粤桂边区南路武装进入越南组成援越抗法“独立团”。在独立团,我担任了政治处政治工作队队长。

1949年9月,由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吴健、干事刘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春,中共中央应越共(当时称“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请求,先后派出以罗贵波同志为首的政治顾问团和以韦国清同志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党和政府进行抗法战争。我于1950年5月至1954年8月奉调至援越顾问团担任翻译工作,在政治、军事顾问团工作四年余,后期任翻译股股长。

1954年8月,罗贵波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我随调至大使馆,担任大使馆主要翻译与调研工作。

1956年6月调回中国外交部,任亚洲司二处任科员及首席越语翻译。先后担任过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李先念副总理等领导人的越文翻译。

1964年4月,再度派往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任三等秘书。期间,参与了许多援越抗美的具体工作。《文革》时期,大使馆许多领导被调回国参加运动,我就成了大使馆首席舘员,参与使舘一些领导工作。

1967年4月——1969年9月,参加中国医疗组为胡志明主席健康诊治、抢救全过程工作,担任医疗组秘书、党小组长及胡志明主席的翻译。

1969年10月,在《文革》期间下放到湖北干校劳动锻炼。1971年初因外事需要又调回外交部亚洲司工作。

1971年2月——1985年5月,先后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二处副处长、处长、亚洲司副司长、司长,柬埔寨在北京常驻的国家元首接待办公室主任。

1978—1984年期间,先后出席了联合国关于越南侵占柬埔寨问题特别待大会(特别联大)、联合国关于越南难民问题日内瓦国际会议。

1985年5月,获任命为中国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并兼驻民主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7月赴泰履新;同时,担任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常驻代表。1989年3月离任。

1989年4月——1993年3月,出任中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为中越两党两国恢复正常关系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促成中越高层领导的《成都会晤》。

1990年9月3-4日,参与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与越方阮文灵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范文同中央顾问的《成都会谈》,中越双方达成了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和恢复中越两党两国正常关系协议。1991年11月,中越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

1993年3月结束驻越南大使任期。1994年6月离休,同年出任中越友好协会副会长至今。

1996年至2011年,任北京市侨联越、柬、老归侨联谊会第三、第四、第五届会长。2011年6月改任该会名誉会长。